“教”学路漫漫,“研”途皆风景
5月31日上午,角斜镇初中语文工作室的成员又相聚在角斜初中,观课、议课,研讨课题,以探索落实语文新课程理念的最佳教学路径。
符红梅老师执教《马说》,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。如采用同屏互动、小组抢答等信息化互动工具帮助学生理解重点文言词语解释,激发了学生的课堂活力,同时设置“情境对话”,让学生与“韩愈”对话,从古代的科举制度谈到当今的人才选拔机制,从而深切体会韩愈的怀才不遇。“沉浸式学习”,让我们看到了有别于传统教学课堂的新样态。
梁亚东老师执教《一滴水经过丽江》,以短视频拍摄策划为情境,用三个活动串联课堂,解决一个核心任务——探索“一滴水”视角的独特之处。在小组合作下,同学们探讨出了“一滴水”视角的三大好处——视角自由,看的方式多样化,语言充满童真童趣,而这三点恰恰对应了游记中最重要的三大要素:所至、所见、所感。整堂课气氛热烈,师生配合默契,学生热情高涨。
议课时,工作室成员畅所欲言:基于学情的教学,更有效;基于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设计,更精彩;适时、适当的信息技术融合于课堂教学,更高效。冯素梅老师以《有选择,就有效益——基于一堂课“教什么”的思考》为题做评课微讲座。
最后,工作室主持人徐相斌介绍了南通市2022年规划课题《新课标视域下分层作业的实践研究》至中期的研究情况,骨干成员梁亚东汇报了南通市2023年规划课题《基于“学材再建构”的初中语文作文实践研究》的开题准备情况。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与困惑,工作室主持人徐相斌在肯定大家研究热情的基础上,强调:要“真”去研究,研究“真”问题;要善于反思,勤于动笔,出“真”成果。
“教”以潜心,“研”以致远。每一次的磨课都是进步的号角,每一次的反思都是突破的信号,教学教研好比是无涯之海,而行者无疆,唯有积跬步,方能致远。
终审:徐相斌
用户登录